2)第四十四章 张良的志向_大秦:醒来竟在始皇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道:“岂敢岂敢,些许小事,何足挂齿。”

  待宾主坐定,张良开门见山道:

  “武信君此次拥立了楚怀王,大慰民心,从此西向抗秦,师出有名了。”

  “目今,反秦势力并起,五国都已拥立君王,唯韩国无君,武信君是否希望未来的韩国,成为反秦同盟的力量呢?”

  项梁赞同道:“如此甚好,不知子房有何见教?”

  张良趁机道:“武信君何不在韩公子中,择一贤者,立为韩王,这样也可以为党羽。”

  项梁首肯道:“子房家世代相韩,可知韩公子中,谁为贤者?”

  张良道:“横阳君韩成最为贤能,可以立为王。”

  项梁慨然道:“就依子房君所言,本部加拨三千兵马,子房为韩司徒,回韩地立韩王。”

  就这样,张良带领三千兵马,回到韩地,找到公子韩成,立为韩王,韩国就此复国。

  这是张良一直以来的理想。

  张良是典型的官三代,有个极为炫目的出身。

  祖父张开地,连任韩国三朝宰相。父亲张平,亦继任韩国二朝宰相。

  但,长大后的张良又很不走运。

  其父张平去世十多年后的公元前230年,秦灭韩。

  当时的张良还年轻,没到可以在朝廷任职的年龄,本来想继任祖辈之志的他,只能眼看理想破灭。

  但张良不甘心,他遣散了私家仆从三百人,弟弟死后也不办葬礼,而是将全部家财都投入反秦事业,征求刺客刺秦,志在为韩国报仇。

  张良加入到儒家,苦学经典,又被号称“圯上老人”,隐身岩穴的仙士黄石公,授以《太公兵法》。

  之后,做任侠,与淮阳的仓海君,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。

  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,打制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,在咸阳及驰道沿途安排眼线,打探始皇出巡行踪。

  始皇二十九年(公元前218年),在始皇第二次东巡的路上,张良与大力士,埋伏在阳武县的必经之地——博浪沙。

  张良指挥大力士向始皇的銮驾击去。

  由于始皇对刺杀早有防范,大铁锥击中的只是副车,始皇幸免于难。这是始皇遭受的最惊险的一次刺杀。

  始皇十分震怒,下令全国缉捕。

  张良隐姓埋名,得以逍遥法外。

  直到此时,天下大乱,才得到复国的机会。

  两个月来,张良带领兵马,西略韩地,夺得十几座城邑,但因兵少,城池的守卫问题,让张良异常苦恼。

  为此,张良向韩王成建议,广征兵卒,壮大军力,但未被完全采纳。

  韩王成的理由是,秦的暴政,是秦之所以被天下反抗的原因,作为新任韩王,应该举善罚恶,抚恤百姓,省刑薄税,取悦民心。

  而韩地的百姓,历来好为商贾,不喜军旅之事,若要强征兵卒,恐招致反对。

  更何况,韩地近二十年来,多无战事,民众已经乐于享受这种无兵无战的生活。

  经过张良历陈,反复晓以利害,最终发布了征兵令,勉强凑齐了三万人。

  十几座城池,每城分不到两千,这样的军力,一旦面临秦军的攻击,任凭张良有《太公兵法》,恐怕也难以守住所有城池。

  无奈,张良又向韩王成建议,集中兵力,守住几个重点城池。

  国都阳翟,又是中原地区最大的贸易城市,这里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  其次是宜阳。虽为韩的旧都,但张良真正看重的是那里的战略价值。铁匠铺林立,发达的冶铁业和附近的铁矿,是诸侯们垂涎的资源重地。

  只要守住了这两座城池,韩国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,就可以控制住。

  至于其他城池,韩军只能尽力坚守。

  好在还有强大的楚军做后盾,随时可以请求援助。

  以张良与项家的交情,韩国一旦有难,楚军定当出动增援。

  虽然,项梁在定陶之战中,不幸战死,但很快,项梁的侄子项羽就重整了军旅。

  加上,令张良心心念念的,在留地偶遇的那个刘邦,似乎很不简单……

  张良正信马由缰地想着,已经来到了王府门前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j5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