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53章 欲静而不止(十八)_1852铁血中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经坚守了一年之久,这一年的时间又给了奥斯曼?努里帕夏和他手下的三万部队什么样的折磨。至少在现在,奥斯曼帝国上下都认为奥斯曼?努里帕夏和他麾下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。接下来就该政治家们上场了。

  “接下来大概就该谈判了。”奥斯曼?努里帕夏对李维仁“帕夏”说道。

  李维仁刚处理完有关要塞供热的问题,为了防炮,部队的居所采取了半地下模式,在坑道的大防炮洞里面搭建起模仿中国的火炕,填塞燃料和排放废弃的位置都在坑道外面。几十个人挤一张炕,即便只能适量的烧点木柴,士兵好歹能睡的暖和些。即便是到了四月,天气依旧比较冷,地下在冬天或许还暖和点,春天反倒是最冷的时候。所以士兵们都要求在维持一段时间的供暖。李维仁安排了燃料供应,这才回到司令部。

  听了这么乐观的说法,李维仁不是很能理解。如果是光复军进攻这座要塞,估计采用炮火与纵队突击战术,只怕就已经得手了。即便没有得手,光复军那种坚韧的作风,也会想出所有办法来攻破这座要塞。什么狗屁谈判,如果谈判的结果对中国不利,这种谈判就不会发生。

  如果是以前,李维仁立刻就会反驳,而且希望奥斯曼?努里帕夏能够完全接受李维仁的观点。可这一年时间之后,李维仁却不会这么做了。他能有今天的成就,完全是来自韦泽的点拨,来自光复军军校的传授。面对种种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,李维仁不得不动用所有脑细胞去回忆曾经学到的知识,并且试图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从未遇到的问题。

  最初的时候,李维仁也曾经为得到“帕夏”的称号而洋洋自得。可他很快就发现“帕夏”的称号其实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,想解决问题,就得如同光复军军校的标语上所讲,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。如果没有这种态度,是干不好军人这个职业。

  经历了一次次艰苦与繁琐的工作,那个曾经满心认为靠自己就能建功立业的李维仁变了。他终于“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。那不是畏惧,而是真正的尊敬。有了尊敬,才会虚心,有了虚心,才回去认真学习。且不说是否有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的智慧与分辨力。想有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的学习态度,就得先有承认“自己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”的心胸才行。

  所以李维仁点点头,认真的问道:“我不太懂这些东西,还望奥斯曼?努里帕夏说的更详细些。”

  奥斯曼?努里帕夏今年已经46岁了,他这么出色的军人到了这个年纪也有了深厚的阅历。对于28岁的李维仁中校,奥斯曼?努里帕夏的评价越来越高。并不是因为李维仁也拥有“帕夏”的称号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j5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